1939年4月21日,西迁四川乐山的国立武汉大学,在校长王星拱的主持下召开了第354次校务会议,议决以“明诚弘毅”四字为本校校训。


“明诚”语出《礼记·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早在1931年4月13日,时任学校教务长的王星拱,就曾在题为《行易知难和儒家学说》的演讲中提到了他对此语的基本理解:“自明而诚,即是择善固执。学者不全是圣人,所以择善固执,是重要的步骤。”
“弘毅”语出《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对此,朱熹曾解释道:“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程子曰:‘弘而不毅,则无规矩而难立;毅而不弘,则隘陋而无以居之。’又曰:‘弘大刚毅,然后能胜重任而远道。’”
据武汉大学校友周宏涛所言,“校训为一校师生朝乾夕惕的箴言,对于校风之形成当不无功效”,早在王世杰校长任内,即“提倡践履笃实之精神”,而广大学子中“淳朴无华的气息”与“沉毅踏实的精神”,对于学校的校风、学风均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兼之武大的历任校长以及同学们尊之为人师的许多权威教授,其作人与治学又皆诚挚严谨,所以武大的传统精神,很自然地与其‘明诚弘毅’的校训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