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3月18日,国立武汉大学建筑设备委员会工程处绘图员沈中清率领姜德福等4名测工,携带着从湖北省建设厅借来的测量仪器和设备,从武昌城内步行来到郊外的武汉大学落驾山(后改称珞珈山)新校址,随后租借了广东商人刘燕石在北山腰的一处私人庄园居住和工作,就此开始了对珞珈山新校址的地形测绘工作。
据沈中清晚年回忆,“那时落驾山上树藤杂草一片原野,五里之内没有人烟,山上野鸡野兔常有遇见。有时刘公打一只野鸡给我们加餐。晚上我们用煤油灯照明做内业”。在学校新校舍监造工程师缪恩钊的领导下,沈中清等人在珞珈山新校址夜以继日地辛勤劳作,经过三角测量、水准测量、地形测量和绘制地图,总共用了5个月的时间,在当年8月完成了全部测量工作,为珞珈山新校舍的规划设计提供了基础。

国立武汉大学建筑设备委员会1929年3月30日绘制的“武汉大学新校址(落驾山之北)”地形图

国立武汉大学建筑设备委员会工程处绘图员沈中清(右一)与工程处负责人缪恩钊的家人在一起(1939年1月摄于四川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