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4月3日,江泽民主席欣然为即将举办校庆的武汉大学题词:“发扬优良传统,培养优秀人才。”
而就在此前一个多月,他刚刚接见过一位由这所具有“优良传统”的著名大学培养出来的世界顶级的“优秀人才”——1942年毕业于西迁四川乐山的国立武汉大学机械系的著名航天专家黄孝宗先生。


黄孝宗,祖籍福建厦门,1920年生于湖北汉阳。1938年毕业于西迁四川万县的私立金陵大学附属中学,并考入西迁四川乐山的国立武汉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学系,1942年毕业。1944年赴美国留学,1945年入麻省理工学院研究院,专攻二战后最新的技术喷射推进系统,1949年毕业,后获该校工程博士学位。
从1950年起,在美国航太工业界工作30年,曾任航太推进系统公司工程主任、总工程师及工程部门主管,参与设计X-1首架突破音速机及X-1.5(7倍音速航太机,高速航太机纪录保持者)的推进系统,参与和主持多项大型计划如登陆月球、太空梭及长程导弹等的推进系统,并负责首架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关键性技术的突破工作及研制成功,为美国登陆月球计划取得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获美国“阿波罗/土星登陆月球计划功绩奖”、“太空实验室计划功绩奖”等。


1980年在美国退休,并应邀前往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工作,1982年任代院长,主持研制出多种飞弹及IDF战机等尖端科技武器,1989年卸任,1992年离台返美。
1993年2月,黄孝宗回到阔别已近半个世纪的祖国大陆旅行,其间曾受到江泽民主席的专门接见。


1999年,黄孝宗被评为第二届“武汉大学杰出校友”。2002年6月22日,他在美国南加州的一次校友聚会中,向其他人讲述了自己当年被江泽民主席接见的情景,对此,赵保轩校友曾作了一个简单的记述:
当日,黄学长特别高兴,特地将他多年以前在北京蒙江泽民主席单独接见的情景告诉大家。江泽民主席对他很尊敬,请他坐在自己的右侧。黄学长立即向江泽民主席表示,左耳已聋听不见,江泽民主席于是马上与黄学长互换座位。两人原定谈话时间是半小时,因为谈得太投机,结果延长至70分钟。中间数度有人来请示,江曰:“向后延。”足见江泽民对太空科学家黄学长的特别礼遇。黄学长又说:中国当前不要打仗,要全力发展经济,厚植国力。中国强盛,我们海外华人也感到光荣,自当受外国人重视……
2003年11月,当时已83岁高龄的黄孝宗校友又回到母校武汉大学参加校庆。在11月29日的校庆晚会上,学校特地将他1942年毕业时未及领取、其后便在母校足足保存了61年之久的本科毕业证书当众颁发给他,令其感动不已。当天下午,他还在武汉大学工学部做了一场报告,其中特别提到了十年前江泽民主席在北京接见他的那段往事。黄孝宗当时的讲话录音曾被整理成文,并公开出版发行,现将其中的相关内容分享如下:
……我这里打个小插曲。我1992年从台湾退休,1993年到祖国大陆来旅行。走到北京的时候,忽然间有人打电话来,王兆国先生打电话来,他说,主席要见你。我说谁是主席?他说是江泽民主席(笑声)。到了有名的中南海,进去了,江泽民主席很客气,他说他是交大1947 年念电机毕业的,他很想做工程师,他很想去MIT,其实 MIT 也不值钱,不过大家都想学MIT。他说他很羡慕我。他给我亲自解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笑声)而且非常亲切。但是我有一个问题。他很恭敬,让我坐到他的右面,所以他讲话我要左耳来听,我不得了,我左耳年老了听不清。我说江先生实在对不起,你讲的话我听也听不清楚,他说你怎么听?我说我耳朵聋了,他说这很简单,你就坐我的位置,我就坐你的位置好了。那我们就谈,我们一谈就谈了70多分钟,有深印象,而且很深。我觉得我是一个从海外来的,同时我跟国民党家里的关系很密切,不过我觉得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希望,邓小平先生做了决定,这个领导者。
我今天不是在这里给党作宣传,给谁作宣传。我是一个中国人,来向大家报告。大家看到我,就问我,问我们中国。我去台湾也见过蒋介石先生,在这里见到江泽民主席。那时候,从前的湖北省长蒋祝平先生,他是那时航空局的局长,跟他也碰见过。都说我们要做航天事业,有机会成功,中国人也成功。现在我已年纪大了,我那时候已经吹了牛了,中国一定成功,从自己做成功。我和身边从事航天事业的人也很熟,有的时候碰到,现在我们中国人值得骄傲的是“神州〔舟〕5号”,不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留学生,留学生专管做成的。完全是我们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武汉大学毕业也好,清华大学毕业也好,交通大学毕业也好,各学校的精英他们已经做了二十几年。所以大家都要做。当然我们做科技的,应该转移科技,这是很好的办法,很有效的办法,不依赖人家国家的科技。而且有的人到了美国,到了国外的时候,去了没学什么东西,回来就说我是洋博士,我了不起。其实真正做事的就是去做,成功失败意思都是小的。现在,我在这里又强调,我向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自力更生的航天事业祝贺!
江泽民主席1993年在百忙之中专门抽空接见回国旅行的著名航天专家黄孝宗先生的这段佳话,既是我们武汉大学昔日高超的人才培养水平的一大印证,同时也充分体现出当时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对于知识与人才的高度尊重。
惟其如此,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方才能拥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